“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纲要”还表示要支持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创新,完善政策机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在政策十分利好的大背景下,环保产业如何发展、民营环保企业要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等问题则是业内一直在思考和探讨的焦点。日前,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在cctv2财经直播节目《交易时间》中,代表环保产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文剑平表示,目前的环保行业有四个特征,一是政府和老百姓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提高了;二是国家的环保政策和措施比以往都要严格;三是国家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开发,明显向环保领域转移,创新驱动对环保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四是政府采取了重要举措释放环保市场。
坊间有言,2015年是环保行业的黄金期,今年环保行业更将站上风口。但是,谈到2016年,以及未来环保行业的发展,文剑平不忘提醒大家,环保行业仍有令人担忧的一面。
文剑平表示,我国的环保技术、产品、工艺等从国外引进较多,整个行业对于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才能解决国家环保问题的认识还不足。尤其是环保技术工艺,是治理环保“病”所用的“药方”,但现在拿出来的“药”不一定能治好中国环保的各种“病”。
另外,文剑平表示,环境的真正改善是需要中国环保企业去完成的,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大型的、可以依靠、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现在政府采取了ppp模式释放市场,使得环保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获得了空前的机遇来壮大自己。
被问及民营企业的短板时,文剑平则认为,不是民营企业有短板,是长板得不到发挥。他举例说,epc是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占很大比重,而ppp需要政府资源和资金资源,他担心可能会掩盖了企业技术和管理的优势。
文剑平认为,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不能只看企业的资金和社会关系,更要看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谈到碧水源业内领先的膜技术,文剑平表示,碧水源的微滤膜技术可以将污水达到ⅳ类水标准,把污水变成了资源。同时,碧水源还研究如何把城市的污水处理到更高级别的新水源,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碧水源研制的df膜可以使污水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技术。
日前,碧水源披露了2016年一季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6.31亿,同比增长54.1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35亿,同比增长80.45%。
那么,碧水源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是如何在技术领域长期保证领先水平的呢?“作为民营企业,我们讲创新,要开发出治疗“疑难杂症”的东西,这样才是常青树”,文剑平表示。
对于“综合资源不足,资金实力不大”的短板,碧水源在去年邀请国家开发银行国开金融通过增发持股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品牌价值和信誉地位。他看准了国开行是支持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的,而环保就是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
文剑平表示,碧水源秉持叫道德经济,不是只卖“药”,还要治“病”。既有“药”又能“治病”是碧水源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