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延安宝塔点燃各地有志青年的激情一样,创业板的成立坚定了企业家依托科技创新实现创业梦想的信心。”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近日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展望未来,创业板应该是“金刚钻”企业组成的板块,创业板公司只有走真正的科技创新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据文剑平介绍,在2008年左右企业技术研发、设备更新都面临比较大的资金缺口,企业经营环境也不是很理想。
“那会儿都有卖了资产不干的想法。”文剑平说,国家在2009年设立创业板,并定位于服务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兼具“科技、中小、民营”三大特征,为企业带来了融资、品牌、透明规范等变化。
碧水源创办于2001年,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目前净资产逾190亿元。
据文剑平介绍,自上市以来,碧水源实现了年均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每年将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的10%投入技术研发,研发类人才近1000人,拥有500余项专利技术,并于2009年和2017年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公开资料显示,十年来,碧水源通过首发上市、定增及股权激励等途径在资本市场合计融资近百亿元,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融资164亿元,大力增强了公司的市场、项目投资能力,促进公司扩大研发投入等。
昆明洛龙河畔、北京翠湖旁……依托自主研发的双膜新水源技术,碧水源借力资本市场建起了一座座再生水厂,为市政、湿地、农田等持续输出清洁水。
图为碧水源位于北京翠湖新水源厂的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设备(刘勇贞/摄)
不过,在近几年环保产业粗放式发展、融资环境普遍收紧的背景下,碧水源经营也出现“捉襟见肘”。
文剑平分析,企业发展步子迈得太快、ppp急刹车、融资难、股票质押风险意识不高等是影响公司稳健发展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得益于国资纾困基金、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举措支持,碧水源的融资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也更加稳健。去年11月16日碧水源率先完成第一单规模14亿的短期融资券,明显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各方信心。2019年6日中国城乡入股碧水源后,为碧水源债券、融资等起到了增信作用。
“经历过股权质押风险洗礼,我更加坚信‘技术是碧水源的灵魂’这一初心。”文剑平说,碧水源通过膜技术攻关赢得客户、踏入资本市场,未来将专注于这一老本行,走轻资产、高技术路径。
在总结过往经验基础上,文剑平认为,创业板应该由拥有“金刚钻”的企业组成,创业板公司只有走真正的科技创新之路才能做大做强。
“碧水源拥有‘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和‘双膜新水源技术’这两个水处理领域的‘金刚钻’。”文剑平说,前者可把市政污水稳定提升到地表水ⅳ类,既解决了水污染问题,还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两把“锁”;后者可实现污水超净化处理,把市政污水变成新水源。
文剑平表示,企业未来三年将再投入10亿至15亿元的研发资金,将持续聚焦治理水环境、开发新水源、保障饮水安全的技术创新,致力解决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三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