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潮流澎湃汹涌,敏锐的企业家们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创造创新,在时代变革中寻找机遇。
近期多个市场发布的企业财报显示,研发投入的增加,给企业带来了业绩的增长,给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不竭力量。
研发加强,助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华为子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5月17日向全体海思员工群发的邮件备受关注。
备胎转“正”的底气,源自华为持续多年对芯片研发的投入。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研发创新。
比亚迪去年研发投入85.36亿元,同比增长36.22%;长安汽车截至2018年末研发人员7722人,比上年增加7.59%;京东方a去年新增专利申请9585件……
“随着我国对专利技术保护力度的加强,对技术创新发展的引导推动,社会对人才重要性认识的加强等,企业在研发人才、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望华资本创始人戚克栴说。
上交所数据显示,2018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研发投入3900亿元,同比增长21%;中企联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较2010年增长了1.66倍。
不仅是大企业,在中小微企业集聚的新三板,全市场挂牌公司2018年研发费用合计599.13亿元,同比增长15.69%;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2.7%,是我国整体水平的3.46倍。
日积寸功,方能成器。难以计数的企业主体投下的研发力量,正在转变成增长的动力源。
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比亚迪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22.79%;通过向“强智造”转型升级,福耀玻璃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86%;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10%至15%的恒瑞医药,业绩常年保持稳定增长……
聚沙成塔,积土成山。在持续的研发投入下,一批新兴产业在市场竞争中成长了起来。
在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超七成的创业板,2018年营收总额同比增长15.85%;849家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一季报显示,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15%。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集聚发展,正在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矢志创新,紧抓机遇搏浪转型发展
昆明洛龙河畔、北京翠湖旁……凭借自主研发的双膜新水技术,碧水源建起了一座座再生水厂,为市政、湿地、农田等持续输出清洁水。
碧水源的进取,是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切片。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企业必须顺势而为。
“老百姓对品质生活、个性化体验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些追求从需求端推动着企业研发创新,开发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高蕊说。
比如,为满足蓝天碧水的需求,节能环保产业方兴未艾;为满足健康生活的需要,生物医药行业快速成长;为满足更高效的运算需求,新兴信息产业迅速迭代……
“市场的需求是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说,有技术有市场,就能生存和发展,就永远不会失去信心。
市场之外,企业成长逻辑也在变,其中蕴藏着发展的机遇。
传统靠投资、靠廉价劳动力,靠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老路已经走不通;新一代产业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用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企业,将在未来拥有更广阔的市场。
顺大势者昌。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聚焦主业、广纳英才、持续创新,探索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搏浪时代,不负时代。
滚石上山,持续研发助力高质量发展
凭借持续的创新研发和大型游乐设施领域的长期积累,2018年12月,中山金马成为游乐装备制造业少有的上市公司之一。
“今天的成就来自企业持续的研发创新和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严控。”中山金马董事长邓志毅说。
广东中山之外,还有许多像“金马”一般的企业,正以滚石上山的毅力,持续投入研发,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奋蹄疾进。
“持续的研发投入能够激发出新产业、新增长点,这些新产业、新增长点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联讯证券研究院分析师彭海说。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研发的投入很难立马见效,对关键技术的突破需要持久发力,企业家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持续研发投入是美的过去、未来发展不变的主旋律。”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说,未来将在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等诸多领域持续探索。
“未来三年将再投入10亿至15亿元的研发资金,致力解决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三大难题。”文剑平说,企业将持续聚焦治理水环境、开发新水源、保障饮水安全的技术创新。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迈向新征程,人才资金等研发资源的持续投入,必将培育起千千万万的技术种子,结出千千万万个创新成果,并以此汇聚起澎湃力量,推动企业、行业、国家蓬勃发展。